联系我们
座机:020-36955060
手机:13710194934
联系人:钟先生
QQ:2251668683
邮箱:ucsgroup@ucsglobe.com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公益路12号
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发布日期:2021-11-30

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4月,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总计13.16万吨,其中1月进口0.41万吨,2月进口0.58万吨,3月进口4.55万吨,4月进口7.62万吨。从3月份开始,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明显增加。

去年以来,铁矿石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严重侵蚀了国内钢铁产业链利润,下游机械、家电等用钢行业的压力也逐步增加,钢铁行业寻求铁元素资源多元化、替代性的需求十分急迫。在铁矿石价格飙升之际,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大幅增长,对缓解进口铁矿石的压力、降低企业原料成本、增加钢铁企业的有效选项以及调节国际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废钢进口情况

从我的钢铁网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废钢进口波动较大。2008年废钢进口量为300多万吨,2009年进口量达到历史峰值1369万吨,随后逐渐下降,2014~2016年维持在200多万吨的水平。2017年7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分批分类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受政策影响,2018~2020年的废钢进口量微乎其微。

再生钢铁原料进口迎来转机

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符合《再生钢铁原料》(GB/T39733-2020)标准的再生钢铁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再生钢铁原料与废钢并不等同。《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明确:“回收料”是指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钢铁制品或钢铁碎料,即相当于未加工的“废钢铁”。“再生钢铁原料”是“回收料”经过分类及加工处理,可以作为铁素资源直接入炉使用的炉料产品。再生钢铁原料经过分类及加工处理后,符合环保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2021年1月1日,欧冶链金与三井物产签订3002吨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合同,这也是再生钢铁原料放开进口限制后国内的首笔订单。

零关税再度助力再生钢铁原料进口

2021年4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5月1日起,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其中,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25%出口税率、20%出口暂定税率、15%出口暂定税率。

这意味着从5月1日起,再生钢铁原料开始暂定实行进口零关税,这对于我国钢铁行业来说,堪称及时雨。业界普遍认为,上述关税调整措施,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扩大钢铁资源进口,缩减部分产品出口,支持国内压减粗钢产量,引导钢铁行业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短期难放量

虽然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接连迎来利好消息,但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再生钢铁原料或难现大规模进口,进口资源对国内废钢市场及铁矿石的替代效应会相对有限。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静表示,从成本角度看,海外资源偏紧导致废钢价格大幅上涨,加上高涨的运费,进口的整体成本相较国内价格缺乏优势。

此外,进口政策调整的落地需要消化周期。海外供应商需要了解中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的等级标准,确保供应资源满足进口要求,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退货,国内钢铁企业开发货源渠道也需要一定时间。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冯鹤林在第十一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表示,国外疫情变化可能会对再生钢铁原料出口国的渠道和物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限制进口放量。

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具有重要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绿色发展布局之年,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再生钢铁原料作为唯一可以替代铁矿石的炼钢炉料,对缓解进口铁矿石的压力、降低企业原料成本、增加钢铁企业的有效选项以及调节国际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铁矿石供给保障问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方面包括统筹做好社会再生钢铁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际方面包括有序推进境外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和资源利用,优化供给结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也多次公开表示,钢铁行业要转变传统自给自足观念,鼓励钢坯等初级钢铁产品进口,促进再生钢铁原料进口便利化,提高铁素资源供给,减少能源、铁矿石消耗。

目前,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规模虽不大,但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发挥市场引领和调节作用,有利于钢铁行业最大限度挖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长期来看,在趋严的环保政策和钢铁行业去产能以及碳中和的主旋律下,后期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仍有很大增长空间。